也许还是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:你已经长大了。的确,当时我想,自己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在,理解什么是思考,能用现有的知识判断对与错,那为何我不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了呢?那一天是我第一次准确的意识到自己的存在,不过自此到初中我都没有再意识到这一点了,可以说,那一刻是我的某一个巅峰。

初中的时候,我又告诉自己:你已经长大了。的确,当时我想,比起小学,我终于意识到了什么是学习,什么是社会,什么是未来。我终于从根本上说服了自己要把学习放在首位,成为了一个上进的人。也许那是第二次跃变。

高中以来,我确信自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。每一分钟完成作业后的自习时间都能给我带来惊喜。但我也同时确信自己不是一个努力的人,只要手头有了可玩的东西,自习的惊喜就立马被无聊的快乐淹没了——无论是没写完的代码还是翻不完的App。

包括最近的事,都在告诉我,说服自己是不够的。类似于丹尼尔·卡尼曼所述的系统一和系统二。理智上说服自己显然好比“系统二”,指挥着每一步行动的落实,然而在大多数放松时刻,类似“系统一”的欲望指引着我完成那些看起来更容易得到快乐的活动。正如我明白考得好成绩后需要谦虚,但总忍不住喜形于色,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的心理一样。

这也体现在小说中。相较于部分低质的网文,一些优秀的小说就富于对于这种复杂性的描述,并往往体现在人物的立体性上,与扁平相对。如在《沙丘3:沙丘之子》中契尼差点没抵挡住诱惑夺舍她的女儿,这能说她不爱她吗?造就一个真实、传奇的小说人物正需要这样的矛盾,像忠诚的岳反叛的矛盾,渴望“放手”的保罗最终步入沙漠的矛盾,是自己与自己的矛盾。

最难不过和自己对抗。